讓兌換變成轉換:打造多平台優惠兌換體驗
讓兌換變成轉換:打造多平台優惠兌換體驗
為強化優惠活動轉換力,我們將原本獨立的優惠序號兌換流程,整合進 App 與 Web 等終端產品中,提升新用戶轉換與使用體驗。
為強化優惠活動轉換力,我們將原本獨立的優惠序號兌換流程,整合進 App 與 Web 等終端產品中,提升新用戶轉換與使用體驗。



Role
Role
Product Designer
Product Designer
Duration
Duration
2 months・2023
2 months・2023
Platform
Platform
Mobile Web (In-App Webview)
Mobile Web (In-App Webview)
Background
Background
公司核心服務旨在為車主提供於停車場和加油站便捷付款的體驗,而其中一項產品線,是將付款服務授權給合作平台,使其會員能夠使用。
在這樣的商業模式下,我們的目標是增加產生交易的的車牌量。
當有新的合作平台加入時,我們通常會共同策劃推廣活動,以吸引更多新會員加入。因此團隊發現,若能提供「優惠序號兌換」的活動作為進入點,對於吸引用戶嘗試服務特別有效,也能促成首次交易。
公司核心服務旨在為車主提供於停車場和加油站便捷付款的體驗,而其中一項產品線,是將付款服務授權給合作平台,使其會員能夠使用。
在這樣的商業模式下,我們的目標是增加產生交易的的車牌量。
當有新的合作平台加入時,我們通常會共同策劃推廣活動,以吸引更多新會員加入。因此團隊發現,若能提供「優惠序號兌換」的活動作為進入點,對於吸引用戶嘗試服務特別有效,也能促成首次交易。
Goal
Goal
整合並擴展優惠兌換功能
至所有用戶端產品
本次專案的核心目標,是在產品的服務頁面中新增「優惠兌換」的操作入口,並同步支援多個終端平台(如 App、Web 等)。透過這項整合,期望引導新會員順利完成首次交易,進一步提升平台的活躍度。
過去,優惠兌換功能僅以獨立活動網頁形式,支援單一 App 平台,而未整合進服務授權架構中。但隨著服務擴展,我們希望將此功能內嵌於主要產品中,打造一致且流暢的使用體驗,並強化交易誘因。
本次專案的核心目標,是在產品的服務頁面中新增「優惠兌換」的操作入口,並同步支援多個終端平台(如 App、Web 等)。透過這項整合,期望引導新會員順利完成首次交易,進一步提升平台的活躍度。
過去,優惠兌換功能僅以獨立活動網頁形式,支援單一 App 平台,而未整合進服務授權架構中。但隨著服務擴展,我們希望將此功能內嵌於主要產品中,打造一致且流暢的使用體驗,並強化交易誘因。
Challenge
Challenge
1
1
1
用戶體驗探索
用戶體驗探索
用戶體驗探索
原始需求是讓會員「登入後輸入序號,即可兌換優惠」。看似簡單。然而身為設計端,我們需要先釐清用戶在過程中的潛在需求。
此外,我們還需設計出符合舊有序號網站後台邏輯的前端畫面,確保整體流程直覺,並減少用戶對客服的依賴。
原始需求是讓會員「登入後輸入序號,即可兌換優惠」。看似簡單。然而身為設計端,我們需要先釐清用戶在過程中的潛在需求。
此外,我們還需設計出符合舊有序號網站後台邏輯的前端畫面,確保整體流程直覺,並減少用戶對客服的依賴。
2
2
2
Web 實作需求
本功能需支援多個終端平台(如 App、Web)。因此為加快上線時程,團隊選擇在 App 中嵌入 WebView,快速實現跨平台的一致功能體驗。
本功能需支援多個終端平台(如 App、Web)。因此為加快上線時程,團隊選擇在 App 中嵌入 WebView,快速實現跨平台的一致功能體驗。
Process
Process
理解原有痛點
理解原有痛點
過去,我們曾在「車麻吉」平台使用一個獨立的兌換網頁,用來吸引用戶註冊。
其流程為:非會員可先輸入優惠序號領取優惠,之後再完成註冊並享有優惠內容。
這個設計初衷是降低註冊門檻,提高活動參與率。
然而,這個看似順暢的流程實際上存在不少問題:
過去,我們曾在「車麻吉」平台使用一個獨立的兌換網頁,用來吸引用戶註冊。
其流程為:非會員可先輸入優惠序號領取優惠,之後再完成註冊並享有優惠內容。
這個設計初衷是降低註冊門檻,提高活動參與率。
然而,這個看似順暢的流程實際上存在不少問題:
註冊後,用戶無法在 App 內查詢已領取的優惠。
註冊後,用戶無法在 App 內查詢已領取的優惠。
優惠資訊散落,缺乏統一入口,導致大量用戶轉而詢問客服。
優惠資訊散落,缺乏統一入口,導致大量用戶轉而詢問客服。
若用戶想了解優惠券的「條件、額度」等細節,需特地查找活動網頁的條款說明,從而提高理解優惠的門檻。
若用戶想了解優惠券的「條件、額度」等細節,需特地查找活動網頁的條款說明,從而提高理解優惠的門檻。


設計策略
設計策略
參考其他產品的同質功能與既有的使用問題後,我彙整出以下設計策略:
參考其他產品的同質功能與既有的使用問題後,我彙整出以下設計策略:
及時反饋:
使用者輸入序號後,能立刻得知是否兌換成功及後續操作指引。
及時反饋:
使用者輸入序號後,能立刻得知是否兌換成功及後續操作指引。
資訊透明:
在優惠券中提供清楚的使用條件與剩餘額度。
資訊透明:
在優惠券中提供清楚的使用條件與剩餘額度。
設計發想
設計發想
在設計初期,我了解到根據後台兌換邏輯,用戶可透過序號兌換到「優惠券」或「點數」兩種類型。因此在介面設計時,我特別關注優惠兌換的介面流程,以及相對應的提示是否清楚。
在設計初期,我了解到根據後台兌換邏輯,用戶可透過序號兌換到「優惠券」或「點數」兩種類型。因此在介面設計時,我特別關注優惠兌換的介面流程,以及相對應的提示是否清楚。









Final Design
Final Design
1
1
1
輸入序號與兌換流程
輸入序號與兌換流程
用戶輸入序號後,不管是兌換點數還是優惠券,透過彈窗即時收到兌換結果與後續引導,方便後續查閱。
用戶輸入序號後,不管是兌換點數還是優惠券,透過彈窗即時收到兌換結果與後續引導,方便後續查閱。



2
2
2
優惠券資訊展示
優惠券資訊展示
每張優惠券清楚標示使用限制(如使用次數、車牌限制)。若有活動頁說明,也能透過連結導向,讓用戶和客服都能夠放心。
每張優惠券清楚標示使用限制(如使用次數、車牌限制)。若有活動頁說明,也能透過連結導向,讓用戶和客服都能夠放心。




3
3
3
失效與使用完畢狀態一覽
失效與使用完畢狀態一覽
優惠券到期或用盡時,仍保留於記錄中,避免用戶混淆或誤會優惠「憑空消失」。
優惠券到期或用盡時,仍保留於記錄中,避免用戶混淆或誤會優惠「憑空消失」。

Outcome
Outcome
更直觀的優惠兌換體驗
更直觀的優惠兌換體驗
用戶能直接在產品中完成兌換並查詢優惠內容,免去額外聯繫客服的需求。
客服反映相關查詢明顯下降,用戶更能自主理解與使用優惠。
用戶能直接在產品中完成兌換並查詢優惠內容,免去額外聯繫客服的需求。
客服反映相關查詢明顯下降,用戶更能自主理解與使用優惠。
Takeaways
Takeaways
本次專案帶給我兩個重要的學習與反思:
跨部門早期對齊,有助減少返工與拉扯:設計初期便與 PM、工程師一同討論,讓技術可行性與使用流程同步確認,避免後期卡關。
釐清後台邏輯,有助優化設計細節:面對優惠邏輯複雜、使用條件繁瑣的情況,深入了解後台處理方式,有助於界面提示與流程設計更貼近實際。
本次專案帶給我兩個重要的學習與反思:
跨部門早期對齊,有助減少返工與拉扯:設計初期便與 PM、工程師一同討論,讓技術可行性與使用流程同步確認,避免後期卡關。
釐清後台邏輯,有助優化設計細節:面對優惠邏輯複雜、使用條件繁瑣的情況,深入了解後台處理方式,有助於界面提示與流程設計更貼近實際。
Next Project
Next Project
Next Project
© Yuan Chiu 2024 Copyright. All Rights Reserved.